《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探索具有审计特色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

 
来源: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0
 

一、前言

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得到快速的发展,相关的应用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最早培养计算机人才的专业,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各种层次的计算机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主要分为CS(计算机科学)、CE(计算机工程)、SE(软件工程)、IT(信息技术)、IS(信息系统)等平行的专业方向。这些专业都是采取“扁平结构”的方式,各专业平衡发展,不分伯仲。我国在借鉴西方国家培养计算机人才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采用“金字塔结构”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分为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类。从中可以发现,我们国家的计算机专业划分十分强调工程应用背景,也就是说十分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够促动创业,创业一定能够激励创新。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比例低。由于大学生知识、经验、意识、能力等因素的欠缺,很多学生只是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虽然考试的分数很高,但是动手能力很弱。

2.在校大学生创新成果少。学生的科技发明、学术论文、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偏少,然而这些都是是反映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笔者所在学校大学生的软肋。

3.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弱。在学校,学生的实践主要体现在课程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方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定位不明确。

本课题针对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服务审计行业和服务江苏的人才培养战略,探讨学校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新的形势下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新模式,以此提高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主要研究内容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但培养的学生水平可以说参差不齐。每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数大得惊人,但用户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却一将难求,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1.经过调查发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创新实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以及用户的需求越来越高,毕业的学生不仅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更需要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快速发展,学校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计算机发展的需要;学生在校学习书本知识的时间较多,工程训练的时间较少,动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较差;计算机新技术发展迅速,对新技术的跟进不足;缺乏行业背景知识,难以有效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特定行业领域中。

2.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南京审计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审计方向)专业本科为例,拟从以下几方面来制定相关解决办法,具体如下:修订现行培养计划,加强创新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加大主干课程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同时提高课程设计的难度系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力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竞赛,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对审计领域的认知与实践,在审计行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审计领域应用人才;加大师资引进和培训力度,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前沿,更新授课教材和知识体系。

3.具体的研究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实践研究方案

(1)在课程体系结构上,普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主要是早期的理论、技术和工程方面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培养的人才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针对调查分析现有南京审计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解决办法:更新现有教学的知识体系、选用最新的国内外经典教材,增加学生工程训练;目前,计算机新技术发展迅速,要加强对新技术的跟进,了解行业背景知识。

(2)结合审计行业背景,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践新模式。根据专业特点,特别是计算机审计领域对计算机人才的具体需求,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增加实践创新环节,紧跟技术和领域发展前沿,培养基础扎实、有工程训练的创新人才。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创新模式划分成“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三个逐步递进的实验体系。该实践创新环节主要从带动学生独立地、分阶段性地、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分析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按新模式修订课程大纲,更新教材,更新仪器设备;加大和加强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同时,积极主办校内外或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计算机软硬件竞赛,通过各种竞赛带动学生的理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计算机审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创新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4)新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以2018级学生为试点进行实验,在实施过程中对新模式进一步提炼,并尝试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进行推广应用。通过深入探索高校计算机审计实验教学新模式,完善了模拟计算机审计过程、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计算机审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等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化、设计综合化、实验实战化。构建多层的次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包括模拟计算机审计过程、先进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计算机审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等。按照不同层次的实验课程所采取的实验技术各不相同,把实验教学划分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研究创新性实验等类型。其中,验证性实验强调专业基础性和可操作性;设计性实验强调按照实验要求和审计思路进行实验过程设计;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开发多门独立实验课程,实验资料完整,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和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由最初的验证性,逐步转向综合性和创新性。

(5)在稳定现有专业课队伍的基础上,不能只重视理论教学的队伍,也要不断优化实验教学队伍的结构;积极鼓励优秀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和在职攻读研究生,形成一支质量高、结构与数量合理、专兼职聘用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技术与管理队伍。教师在给学生上专业课的基础理论阶段,不仅要传授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要强调综合性实践教学。

4.最后,本课题采取的主要研究方式是:“实践——方案——再实践”,循环往复,如图2所示。具体地讲包括下面四个阶段:

图2 创新实践主要研究方式

(1)深入调查、广泛收集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审计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现有模式的利弊,提出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

(2)结合审计背景,设计具有创新实践新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3)按照新模式组织实施、跟踪调查,不断完善新模式。

(4)提炼新模式,进一步推广应用。

三、结束语

本课题分析南京审计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发展的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培养适应审计领域的创新实践IT人才的新模式。计划在2018级、2019级学生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出一般工科类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审计方向)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笔者所在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计算机审计方向)的普及与发展。

[1]任春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0

[2]李凌霞,齐景嘉,郝春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电子制作,2015

[3]雷文彬,林明方.专本衔接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J].科技资讯,2015

[4]姚江梅,彭康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

[5]齐 琳,张世龙.高等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数码世界,2017

[6]范美娟,王家宁.新常态下高校计算机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赤子,2017


文章来源: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网址: http://jsjgcysj.400nongye.com/lunwen/itemid-39300.shtml


上一篇: 产教融合下计算机工程实践平台建设现状与改进
下一篇: 高等教育论文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体系改革——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